风俗文化
命礼俗 — 生命过程中的伦理教化
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,所以人应该处处谨慎,步步为营;人也难免有疏忽、得意忘形的时候,以致涉险危身害命而不自知,因此应该随时提撕警醒。人的生命在特定时空的自然、社会环境中成长变化,而这个变化的过程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增长,也包括人的社会化过程,更是接受各种道德法律规范的训练过程。尽管个体的生命形态有相当大的差异,然而却普遍的存在着必经转折的重大关键:出生---长成---结婚---任事---死亡。而每一次生命转折的关键都是生命中必将面临的危机,为了帮助人生突破困境,化解危机,人类在经验中摸索、实施、调整,而终于设计出上因天时、下应地利、中通人情的礼制。〈礼运〉说「夫礼必本于天,殽于地,列于鬼神,达于丧祭射御、冠昏朝聘,故圣王以礼示之。」而礼制教导的内容则包括『夫慈、子孝、兄良、弟弟、夫义、妇德、长惠、幼顺、君仁、臣忠,十者谓之人义。」(〈礼运〉)「故朝观之礼,所以明君臣之义也。聘问之礼,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。丧祭之礼,所以明臣之恩也。乡饮酒之礼,所以明长幼之序也。婚姻之礼,所以明男女之别也。…『故礼之教化也微,其止邪也于未形,使人日从善远罪而不自知也』,是以先王隆之也。」(《礼记•经解》)希望因此教化而使人民「止邪于未形,从善远罪而不自知」。如今这些礼制的理想经过长期的宣导教化,早已融入在具体的社会中,成为一种习焉而不察的「生命礼俗」。
丧礼与祭礼的意义 — 功德崇拜的信仰价值
人生以百年为期,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安享天年,当生命的机能丧失之后便会面临死亡的问题。当社会中发生死亡事件之后,便会举办丧葬的仪式。尽管现在社会中的丧礼,往往依个别信仰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形式;但依照民间的传统礼俗而言,丧礼仪式的过程十分复杂,然而大致上包括临终、入殓、居丧、丧服、出殡、做旬、做百日、丧期等等过程,每个阶段各有不同的仪式与规定。具有血亲、姻亲身份者参加家祭、送葬,邻居、朋友及一般大众则参加公祭等等。在传统的观念里,丧礼是最重要的生命礼俗,因为亲人的死亡是人情中最大的哀伤,丧礼的目的除了安抚亡灵、慰籍生者之外,则是在丧礼中具体呈现了各种伦理的价值与意义。